校长教育教学观通讯(四)|练内功:九年级命题竞赛尝试好!
2025-01-02 09:09:17

在以考定教、以学定教、以考定学、唯评是务的课程改革大背景下,认真研究大规模教育考试学科命题是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增进教学效益,实施精准教学的必务之举。九年级此次活动get到了教学为学生学习“减负增福”的关键点,也找到了教学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肯綮之族,值得充分肯定。希望这样的活动制度化、系列化、常态化,为日常教学研究聚焦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定标范规。
以我观赛的情况来看,这项工作除了《编者按》中对该项活动的肯定之外,至少尚有如下几点值得说道之处。周末夜笔,徐道君听。
参赛标准强调“规范性”、“科学性”、“创新性”、聚焦“命题意图与试题内容”。简洁明了,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也为评价公平公正和合理性树标立杆,为赛后反思埋下伏笔。规范的、合理的和科学的参赛标准,为赛事的启动响应、顺利进行和完好收官提供了保证。具体而言,命题的规范性是前提,试题的科学性是基础,命题意图与试卷内容关注准确把握是根本,命题的创新性是价值体现。
从我观摹的终赛来看,七名教师在展示自己的竞赛成果,简述准备过程时,都谈到了本次活动促进了自己的“一学两研”。一学是认真学习了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两研是认真系统地梳理了自己命题内容选取部分的知识谱系,认真研究了至少近3-5年来本市的中考和调考试卷,并进行了归纳分析,形成了建模意识。有几位老师很坦诚地表示,以前没有这样为了一道题作这样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这是第一次。
多数参赛教师都谈到自己小样本试测本次试题的难度、效度和信度。虽然样本不够大,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足以完全获得所需要的结果,但通过样本试测,自我检验和校正试题的“三度”,这确实是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的正途。在欧美、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的大规模教育考试采取预设难度系数,题库随机组卷,高效高质,正是因为有反复修正的程序确保做保证。
目前我们的中高考命题由于整体诚信生态和中高考作为社会公平正义基础的特殊原因,改变效度、信度和难度确认后置追认的操作,在某种意义上也应该是未来考试改革的题中之议。预计这项改革的大致的时间起点应该在10年之后,教育竞争生态由于人口因素和优质教育得以充分满足需要的背景下持续优化,国民生涯规划的日渐理性成熟是这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
以我自己凡40年的教学及研究实践体会,练内功应该成为教师职业的乐趣之所在,所谓事业无外乎可以将养家湖口的“稻粮谋”当作研究的常态,学习可以成为平凡琐细生活日新的功课,而成长自在其中。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己的专业、专注和专精,不在于摆花架子、卖噱头。与时俱进不等于赶时髦、趋浪潮,浪奔浪涌一定有浪消浪退的时候,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英谚所谓Still waters run deep(静水深流),可以共勉。
学科素养的考查是中高考纸笔考试的置顶目标,学科考试既要体现综合性,考验平时教学科际协同的能力,又要坚持学科核心素养。这也是本次终赛教师们参赛成果展示的共同特点之一。在考查题型研究、素材选取典型性、问题呈现方式、统合知识能力素养耦合性方面,教师们都有认真的考量。在考查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方面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尝试。有意识、有共识,且付诸行动了就是很好的基础。
语文学科选取中考试卷中古诗鉴赏的考查题型参赛。参赛教师赛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了近五年来本市中考真题和重要时间节点的统一考试试卷,并且就命题素材选取的朝代、题材、体裁、主题等因子进行了列表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作为自己本次参赛同类试题命制的基础,以求俏似。语文试卷中的古诗鉴赏属于命题形式和内容都比较稳定的项目。中高考命题从大数据筛选的情况来看命题人一般回避从宋诗选材是有原因的,如果中考古诗考查排斥词、曲、赋,单纯以诗作为选材,典型的材料库自然唐诗首选,然后是其他。宋诗入选少,并非有宋一代无诗,而是宋诗改变了“诗言志”的传统,宋诗言理,宋人的七情六欲和满腔报负都是通过诗馀——词来表达的。诗作讲究练字、练句、对仗、用典、叙事抒情、托物言志、虚实表达,相映成趣等等艺术追求,平仄和声韵也是极突出的特点,只是因为汉语声变和音变的原因,属于比较难一点的问题,而一般大规模教育考试选择回避。因此,单首诗命题一般集中在一首诗的前述几个点上。平时教学如果抓得住要领,假以数量可观的背诵篇目,只要适当训练,此题得分应该相对容易。如果是两首及以上比较赏析则要考虑多首诗歌之间的互文关系,同志异趣及表现手法的殊同与异取,自然也是考查命题的重点。赏析得法很重要,否则,熟读三百首,却只会吟不会作,也不会真正欣赏,教师就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
数学学科参赛教师在考察近五年本市中考命题的基础上,选取试卷中的第16 题。本题虽然只是3分的填空题,但综合性相对较大、难度颇高,属于拉开考生分数距离的一道题。基于此题选拔性较强、难度系数较大的考量,参赛教师通过原创+调适策略以增加综合性难度,提醒考生平时思维训练以系统性思考和复合性应对策略观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较强针对性。该题几何图形简洁明了,解决方法却并不简单,仔细推敲,不验证发现试题结合了八年级教材轴对称和九年级圆的相关内容,在做到紧扣课本的同时,增加了综合性难度,体现创新性。
英语学科阅读考查聚集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国际视野”。素材选取了三则图文并茂的消息(news是新闻传播中的一种文体,也是考察新闻记者写作水平很好的考题。过去新闻界流行一句话:“老记怕写小消息”,因为消息既有很强的文体规范性,又讲究真实性、思想性、时效性,新闻性、吸睛性、可读性。对文字功夫要求很高,要求简洁明了,概括性强,信息量大,包融性强,也是高考语文语用题的选考题型之一。),本次参赛教师提供的试题题材属于新的航天科学实验新事物,很好地体现了Topics的时代性、新颖性、趣味性、中立性。每篇关注的具体内容分别是“The world’s first wooden satellite”(世界首颗木制卫星)、“Bricks made for moon”(月球砖)、“Sending Algae to space”(水藻上太空)。题材共趋决定了三则阅读材料互文性性的同时,又体现了具体事件的差异性。学生在阅读思考与答卷中需要保持思维贯通性的同时,又要考虑具体文本的差异性。五道题的设计第1题重点是考查学生的媒体版面布局特点与文体意识,第2题考查概括能力及文字表现力,第3、4两题细节考查实际上是考查学生阅读的准确性和审题的严密性,第5题的推断题一般来说属于隐条件题,强调学生“读书得间”,要有发现段外之旨、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和韵外之致的再生(或说增殖)能力。哪怕是以选择题型考查方式出现在试卷中,只需要识别的功夫,也属于综合性比较强的考查。
物理参赛教师通过对近几年本市中考试卷的研判,认为选择题中的第20 题,从题型和内容方面看虽然相对稳定,但也不能忽视其稳中有变的灵活性。参赛作品的设计陈述集中为两个方面:一是注重题干应用场景设计的真实性,强调了自己在选项设计时、知识考查点选取的标准、难度设计的技术以及表达上设伏的机巧;二是在模仿与创新方面表现为问题设计上的连锁性,问题设计由简及繁、由易到难、由浅及深,通过问题的层级差异,来考查学生思维的系统性,整体性,培养审题的敏感性与认真仔细的习惯。
化学参赛教师以“化学与生活”、“题不离图”、“题不离表”、方程式的常式掌握与变式预设,概括了自己对本市这些年命题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在选择考查“质量守恒”这一问题的“化学方程表达”上的确切性与必考选择题(推断)6、7题、非选择题第30 题的自信。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参赛教师以知识谱系建构和思维建模为重点,通过自我归纳升华教材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原理、着眼概念,以常见反应式总览与分类辑要的呈现,让学生明确分子关系与识记要领,聚焦重点难点,以点带面掌握、达到以考带学、以考带练的目的,将为赛而为和不为赛而为有机结合起来了。
从历史学科参赛教师的参赛选题内容项陈述,不难发现其历史意识。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年,也是中国人民取得14年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年。这是一个突出的背景因素,属于近因,更深层的问题是中日关系的历史性、地缘性、文化性,交往历史的复杂性,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深受国际环境和中日两国发展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可考查的点很多,属于近现代历史学科学习的重点。而与之难以分割的是二战战争的转折和结束期内,几个重大的事件对中国战后的影响是很复杂的: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斯坦公告》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以及对远东、东亚地区,特别是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深刻又微妙,需要系统性关注和史观的正确统率。会议推进战争进程和战争的结果形成会议精神,相与为用。如果拓展性的学习设计的话,也可以考虑系统地将二战中的几大战役设计成系统性的课程。如此作业的话,综合性的考虑在学习资源的准备方面,最好将相关地理图、政区图、战争图、战役图、新闻图片综合立体呈现。这当然是比较高的要求,也不是单纯一道竞赛题设计能够包容的下的。我强调的是教学与备考的系统性问题,不在评价此次赛题之列。
本次历史教师设计的考试题材料的供给,除了史实、史料文献的提供,同时还提供一种历史文本面貌。这种历史文本不仅是文献载体、信息载体、情绪载体,而且文本面貌本身就是很值得研究的“历史物语”。这里又涉及到语文课程文本解读的问题。语文课程关于“历史文本物语”的关注阙如是当下语文教育教学本体性缺失的问题之一,所以,我强调相邻学科综合性的课程建设与师资培训问题结合的问题。这既是新的要求,同时也是弘扬中华学术优良传统的要义之一,我们传统的学术向来是讲究文史不分家的,这里的“文”“史”既有学科意义上的指涉,也有历史哲学上的奥义有待挖掘。
具体到历史学科考试命题,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要明确有“史观+史识+史实+史料+史论”的通融观。史论题无非是关于某一问题思考论证过程的展开与可视化,表达规范既讲究按点扣分,也讲究自成小论文通圆,核心是史观下的史识表达(观点)与史证(史料判断评价+逻辑推论自洽)和结论的高度统一。这既是思维要求,也是书面表达要求。
道法课参赛教师选择“材料分析题型”。材料分析题型就试卷表达而言,相当于一篇小论文。这里又涉及到语文课程写作教学的问题。本次赛题材料“很时尚”,很现实,也不乏未来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与2024年全国高考甲卷作文题殊题同归。AI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作为真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情,求知者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关于AI对人们当下生活和未来生活的影响,又不是人人都有深入思考的。我的想法是当下估计过高,未来估计不足。感受是爽快的,畅想是美妙的,细想又极恐。把这三者联系起来,就能很好地回答道法课此赛题的问题和今年甲卷高考作文题(60分)题(此题评价可参见拙著《谁谓异卷殊 别贴可同调——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述评》,《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10)。我这里的概括基本上也融整了本次赛题的两道题。参赛作品的第一道题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计有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科技素养、动手能力、表达能力、设计能力、综合能力、生活素养。不要小看一道分值4分的简答题,我上述统计诸多能力好像一项也不能少,否则,回答起来就是挂一露万。在此需要提醒的是,一个很有学习价值和考查价值的问题,如果被随意对待,不仅是浪费了一个好问题,如果我们的学习时时如此、事事如此、题题如此,还会养成学生肤浅学习的坏习惯,深度学习就难以发生。
新科技发明和广泛应用,在方便人们方方面面的同时,也在降低人们的思考力、辨别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美国优秀的基础教育,特别私立学校的教育,特别强调学生阅读长篇巨著的能力,思考重大问题的能力,审辩日常生活的能力。著名新籍华裔郑永年先生作为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发出强烈警示,泛滥成灾的短视频,毫无底线的夸饰宣传正在弱化中国人的智力,浅尝辄止的学风可能致国人反智。长此以往,我们要培养既XX,又XX,还XX的人材,又从哪里谈起呢。这道考题完全可以作为AI公司招聘IU设计师的笔试题。作为高考3+1选择物理考生的60分作文题。
总之,道法课此道赛题get到了当下中高考评价问题在情景中——在真实的生活、生产、科研和虚拟生活的情景中,答案有参考,但参考答案未必有考生答案精彩的现实。未来已来,唯变不变。“共同知识基础+社会责任感+创感+创意+创作”是未来一个时期新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要素。这是我长期关注和研究中高考后的理解,老师们可以批评讨论。
这里只讲选择题的设计,一是因为主观题的设计已经在上述的陈述中有所涉及;二是命题需要理论学习与长期的深入研究,本次活动开端很好,相信会有有计划的陆续活动展开,三是一次讲一点,对于作者和读者压力都小一些。
怎么讲呢?讲故事吧!轻松一点。为了小学部感兴趣的家长和同学也可以读一读,咱们不妨少儿一点,也让初中部的同学回味一下逝去的童年。
那是一只用来进行刺激反应观察的实验狗狗。刺激反应作为生物实验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很多相关方面。本次的实验准备比较简单:一套如下图所示的屋子。
R1是关狗狗的卧房,连接通道的墙体有一扇门(door1);连接两间屋子的通道(hallway);通往下一个空间R2;R2对面的墙壁上装置两扇不仅可移动(moveable),而且可变形(variable)的门,一个圆门(round door2),一个方门(square door3)。两扇门的后面分别是两间隔绝的用来置放肉食的小房子R3和R4,当然叫唤狗狗的铃铛也是不能少的。
实验开始了。将狗狗关在R1屋子里,不给吃食(因为狗狗和小朋友一样,肚子里有粮,对食物的需求就不那么强烈,需要大人追着撵着哄着吃)。
时间到了!第一次铃铛响起。连接通道的门(door1)开启。饥饿的狗狗跃身而起,冲过通道,进入R2,看到一方(SD)一圆(RD)两扇门,短暂的踌躇,随机走向右边的方门(SD),一瞅空空如,迅速折返,转向左边的圆门(RD),发现后面放着它喜欢的meat。于是狼吞虎咽,大快朵颐,完了还不忘舔舔盘子,环顾一下四周,摇摇尾巴,心满意足地回到寢宫R1,腹部有些微微胀痛,躺在床上,舒服了很多。
漫长的48小时过去了,期待的铃声终于响起。狗狗腾跃而起,冲过通道,径直冲向左边的圆门(RD)。美美地饱餐一顿,完了伸出长长的舌头,将嘴唇四围打扫一遍,心满意足地折返回R1,小声哼唱起“我的圆门,我的RD!我的美食,我的天堂!”
吃的美,睡的香。要不是饿醒,狗狗还在梦里和小猫咪玩呢。
漫长的48小时又过去了,美妙的铃声终于响起。狗狗腾越而起,轻车熟路冲进R2,径直左奔,又突然又急煞车。怎么圆门移到右边了,于是折向右边的RD。回到锦床之上,狗狗自言自语:“小Y,跟我耍心眼,把RD移到右边,浪费我的体力和心力,以为我像小猫咪一样笨。哼!”屋子里又响起了“我的圆门,我的RD!我的美食,我的天堂!”随后是细细的呼噜声弥散在整个屋子间。
屋外的小溪日夜不息地流淌,屋内的时钟嘀嘀哒哒走的欢,美妙的铃声响起又沉寂。R2室里圆门从右移到左,从左移到右,一轮又一轮。狗狗连气都懒得生,瞧不起谁呢?狗狗可是动物世界里的灵长物呢。要不怎么成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警察叔叔搜寻坏蛋的时候带的可是我,而不是小猫、小猪、小小小什么的。狗狗饿了吃,吃了又饿,饿了再吃。日子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过去。这期间方门慢慢变形的小把戏,也没有逃过狗狗的慧眼。愚蠢的人类喜欢自以为是,耍小聪明,这是最令狗狗瞧不起的。懒得答理!
日子一天又一天过去。事情渐渐在向狗狗不希望的方向发展,那扇方门(SD)变形变得越来越厉害了,越来越像个圆了,有几次狗狗差点都弄错了。而且方门(SD)与圆门(RD)换位的时间也越来越不规律。狗狗开始时那种“你换了马甲我也认得你”的自信也慢慢消失了。哎!谁的生活都不易。狗狗这样安慰自己。多用点心,仔细辨别,圆门(RD)后的肉总还是有的。
狗狗的灾难发生在是那个下午,肚子实在饥的慌,有时候多走一步都是负担。辨圆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一定要首辨成功!
令狗狗犯难的时候到了。这次铃声响起,冲进R2的时候,两边的门怎么都变圆了,难道SD=RD?。这该如何是好?是先迈左脚走左边门能快点吃到心爱的meat,还是先迈右脚走右边门能快点吃到心爱的meat呢?在令人难耐的犹豫间,狗狗竞怀疑起自己的鼻子来,当它要迈步左行的时候,右边的门就隐隐地飘来meat的香气,当它要迈步向右的时候,左边门的鲜香似乎更诱人一些。“喷!喷!”狗狗奋力清了两下鼻子。难道引以为傲的狗鼻子也不灵了?这岂不是奇耻大辱?难道我会变成《伊索寓言》里的那只蠢驴吗?
原来《伊索寓言》中那头布尼丹的驴,站在两堆青草边思考一个神圣的问题,究竟先吃左边那堆青草还是先吃右边那堆青草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呢?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该死的哈姆莱特竟然把这个问题又抛给了我。布尼丹的那头驴真可怜,最后在两堆青草中犹豫难决忧忧而亡了。
不!不!不!千万不能!一定要弄清楚哪扇门才是真正的RD!一定要识破人类玩弄真假李逵的把戏。莫!莫!莫!我是俊狗,一定能辨别真假RD。
狗狗终于没能辨别出那扇SD慢慢变幻成的RD,因为两扇门的微殊,已经超出了它的认知。狗狗crazy。
好了!回到正题,选择题干扰选项的设置越接近正确选项难度就越大,如果在四全选项中增加两个干扰项,难度可能就增加一倍。天下难事比作于易,天下大事比作于细!如果考生对考查的内容无论是概念、原理、公式表述,还是其他什么的判断,只要真正掌握了,且足够细心,则A、B、C、D四项中无论设置几道干扰项,无论干扰项设置与真正的供选项设置呈现怎样微殊的挑战,都可以成竹于胸。否则,当然免不了抓头了。提醒命题教师们值得花这样心思去设计的问题一定应该最基础的知识、最关键能力和核心的素养点。否则,不求甚解也无妨。
下面的图标中哪一个是真正的微信?(这可是前年的一道高考题哟!)学习是一项细致活!精准教学说是难,其实也趣味良多!
命题不仅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性政策性、原则性极强的工作。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材料的获取方面一定要注意出处的正当性,转用转引要回溯一下原出处,千万不要图省事,不看来历随便取用。如果来源不当,哪怕内容不存在正确性问题,也是问题。前几年南方某省会城市英语试卷取材来源不当,虽无内容倾向问题,甚至惊动国安部门。
2.内容方面要确保意识形态方面的正确性,不要涉及关于宗教、种族、民族等方面的问题。
4. 思辨性的问题没有问题,但一定要本着一个合格的公民负责任的态度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