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校长教育教学通讯|“求学三境”卮言
2024-12-09 09:16:30今天印发何永生校长给初中全体师生一封讨论学习生活的书信。
7、8两个年级的同学刚刚结束了本次期中考试,本周是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试卷评讲的时间。考试复盘工作完成了,并不意味着学习反思的结束。每个同学在检测中斩露的优势和存在的欠缺各不相同,而班级教学大多以中位切入——尽管我们强调班级之内要整体推进与分层延展相结合——但难以结构性改变大教学的本质特征,根本解决既兼顾全体又关注个别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们作更多细致的工作,同学们作更深层次的自我反思: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寻找原因,然后在班内或校内帮助,甚或寻求其他外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求学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既是理论上的一种探讨,也应成为实践中的一种尝试,但目前来自课程改革和实施方面显著的成果,尚处阙如。严格意义上讲,笼统地谈学习愉快是不严肃的。学习愉快大多指在学习过程中遭遇困难,发现问题、表述问题、确证问题、提出问题、求解问题,解决问题之后获得的欣慰。即在遭遇困难后经过努力,克服了困难,获得成长之后的积极情感体验。世间从来就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愉快学习作为一种教学原则提出来,一是要求我们正确地认识学习,特别是在今天终身学习和智慧经济的时代,学习已然成为所有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非阶段性“苦渡”的一种“奋斗”,“了了便好”的临时行为;二是提倡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要在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和应试挑战三者中作最佳效益的配置,把学习、生活和成长三位一体进行科学规划与展开。要智慧地学习、科学地学习、创造性学习,把学习作为生活、成长和创造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变成宝贵的人生经验和体验。
祝大家生活愉快!学习进步!
武汉大方学校课程研发与实施中心
2024年11月19日
今天在“求学三境”的题下,结合本次检测之后整体上必然出现的学情,就“求学”谈点个人体会,与大家分享,期以教学相长。题中之“境”,一个单音节词,天生复义,至少“境遇”、“境界”两可适释,是以不执偏颇,兼糅杂谈,故以“卮言”尾缀。
无论从整体上观照,还是考察学习者个体,求学大概率都会遭遇三种境遇。曰:顺境、常境和逆境。差异所在,或三境通历,或遭遇一二而已。
求学顺境,即在求学过程中目标预设与结果生成能够正向关联。这中间有可能是因为目标设置偏低,倘若如此,这样的求学顺境,没有什么价值,反而平添了虚妄的情绪。长远来讲,于真正的学习是十分有害的。如果教学目标设置合理,有关的新旧知识边际区域、高层级能力和相关素养的系统性关联周延,有确切的重点和科学的难度预设和衍生,因为教与学策略选择正确,信息方式匹配合理,教、学双方行为恰当等等,在规定时间和情境下,比较好的达成了预设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取得了应有的效果。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如果一个人的求学总是处于这样的顺利的状态,学习自信心就会潜滋暗长。不仅如此,而且会正确地认识学习中面临的问题,期待有进一步的学习挑战,学习成为获得心理快慰的来源。这样的学习假以时日,时间的复利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
这诚然是所有求学者孜孜以求的,但在求学的人群中有1/3者能遭逢此幸,即已相当可观。这并不是凭空设想的数据判断,我们仅以全国目前211、985、各种共建学校、学科平台和各类专门院校每年录取的学生人数和全国每年参考的考生人数两权,结论显然是上述判断过分乐观。所幸这一参考数与录取数相权配比至多只分配到省,而不是分配到了每一所学校。这样,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此一(或类)校之消,一定会促成某一(或类)彼校之长。某一(类)学校可能分不到的全部或部分被其他一(类)学校获得。这其他的一(类)学校完全有可能幸得大大超过1/3,1/2,甚至更多。大方学校初中部的教育教学实绩就预示了不久之未来各位的前景。这也是我们在体制机制条件不支持,在教育教学资源基本不匹配甚至反匹配的情况下,严格按国家课程标准安排课时,注重内涵提升,尽力差异化发展,其中包括学业检测多方参照组卷,严格施测,绝不苟且的原因。目的很单纯,只是希望在一个更大的参照系中来检测我们教与学的实际情况。
我们要扩大优势占比,去蚕食也罢鲸吞也罢属于前一类学校不到1/3的指标,迫切希望相当一部分目前尚处于“学习常境”状态的同学,改变仅仅满足学习按部就班随大流,不紧不慢无目标,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学习状态。抱了不骑马不骑牛,骑头毛驴中间走的心态。这种“知足常乐”的生活价值取向和学习表现,不应该是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的青年应有的精神状态。柳青说人生的关键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张爱玲有篇小说题名“同学少年都不贱”,言下之意,三年、五年、十年、十五年之后,定然出现巨大的分野。我想,促成这一结果的最大变数,常在于生活目标、人生期许和努力程度的差异。切望同学们惜少年,知有方。
本次检测不如意或者目前处于某些学科学习逆境中的同学切莫灰心。能感受到存在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无论是偶尔下滑,还是“沦陷”有一段时间了,能够感受到“结果不甚理想”或“状态”不佳,甚或“不在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说明我们心中目标尚存,感觉尚未脱敏,还属正常。当务之急,我们需要的是做好三件事:一、保持尚存的志气。人在学途,可穷,但志不能短。古贤告诫我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失志”常常会导致“失智”——失去了分析问题的理性和冷静。严重者可能产生“技不如人”的自卑,甚至“破罐子破摔”心理。二、以行动来克服焦虑。“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要正确处理好“学思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确的行动假以时日,一定会产生奇迹!三、真诚面对现实和自我,校正目标,调整策略,致力于每天进步一点点,小进步不停步,勿以善小而不为。“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何况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不仅有以班级为单位师生组合的同一战壕的战友,还有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师生友军。相信学部、年级组、学科组和备课老师,会组织各种形式的研讨会总结前段教学的情况,检讨目前还存在的问题,接下来会进一步分步整改,针对同学们在不同学科学习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个别问题,制订了详细的帮扶计划,进一步作任务、时间和资源上的优化。同学们要协力配合老师们,咱们师生齐心,必可断金。
接下来,我希望学部认真作好如下的一些教学规划:语文课外阅读及群文学习实践;英语课外整本书阅读;道法课加强生活教育价值与教育生活价值的互鉴互融;数学科增量提质操练计划;地理生物学科看图、识图、辨图、制图、图文转换能力训练常态化;历史语文学科协同学习计划。我自己也会积极参与,有些学科已经联系好友邻学校的老师协同上述规划中的某些项目。
清季民初学术巨擘王国维先生曾以集句辞格抟成新章,有名“古今成大事者三境”者。值此兹以传递追求学问的三重境界,亦可谓三个阶段以诠。我以为,任何真知的获得,真谛的领悟可能皆难逾斯。其所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第一个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第二个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第三个阶段)。无论是晓以三重境界,还是释以三个过程,这一集句,对于真正的求知治学者皆不乏启悟。作为一个学生也罢,学者也好,开始进入求知的时候,难免茫然与惆怅,值此之际则需志存高远,“欲穷千里目”则需“更上一层楼”。诚然,皓的高标虽谓必须,然远非足矣。是以,坚韧执着孜孜以求而致呕心沥血,形消骨悬亦不悔。于千寻百觅,几近气竭力尽之际,苦苦追求者方可能倏然幸临。此之幸皆赖前功:设若没有前之登高望远穿越迷茫的远瞻,次第形销骨立,“之死失靡它”之“寻寻觅觅”,遭遇的“冷冷清清”,甚至“凄凄惨惨戚戚”,哪有几近“绝望”时“蓦然灯火阑珊”处的“伊人”。此之谓求学之真境界与大快哉!
长冬已临,那是孕育春之声的前奏!
2024年11月9日
于汤湖汤汤中洲萋萋之大方